【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37873





泰式打拋豬(160g±10%/包)

精純手工黃金牧草鵝油(200g/罐),原味/油蔥2款任選



看到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最近天氣多下雨,只好上網找找想買的東西,網路真是個方便的購物管道,

發現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CP值真的很高!

網路買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最方便,最快速的購買方式,應該在瘋狂賣客,最近經常上網購物,好友說在瘋狂賣客 Crazymike

發現了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好物在瘋狂賣客特價,所以就上網來詳細看看!



有以下好多優點





?智能分流快速充電?防過熱保護高溫性能不減?國際標準權威認證?充電指示燈炫亮醒目?體積輕巧超強相容性?5V/2.1A、1A雙入插座 輕鬆分享電力 37873

時時都有驚喜的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價位和商品,任選滿額又免運,尤其最近又有好康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週年慶排隊商品1折起、都在瘋狂賣客。

實在優惠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高cp值,在瘋狂賣客時時都會有驚喜便宜的價位,更多便宜、好康、優惠、凡是都要好好精打細算一下!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非買不可的理由




★智能分流快速充電

★防過熱保護高溫性能不減

★國際標準權威認證

★充電指示燈炫亮醒目

★體積輕巧超強相容性

★5V/2.1A、1A雙入插座 輕鬆分享電力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此產品通過BSMI認證,優質商品安心購



優質高品質,超低價即可擁有!!!

狂銷 超人氣商品,最後一波清倉超特價~!!!







商品規格

輸入電壓:DC90~265V

輸出電壓:AC5V/2.1A+1A


接口:USB通用介面


重量:約20 g






原產地


台灣設計、中國生產












?智能分流快速充電?防過熱保護高溫性能不減?國際標準權威認證?充電指示燈炫亮醒目?體積輕巧超強相容性?5V/2.1A、1A雙入插座 輕鬆分享電力

上網,看開箱文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心得文.試用文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分享文.推薦.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評價.比較.最便宜 ,



瘋狂賣客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購物網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折價券 評價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團購網 旅行社 客服電話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號碼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每日一物 雜碎袋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折價券序號 電話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3c周邊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婦幼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家電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日用生活食品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通訊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五金百貨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線上藥妝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衣鞋包錶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雲端超商 【軍威光電 Ez-Light】雙USB車充(2.1A+1A)

?智能分流快速充電?防過熱保護高溫性能不減?國際標準權威認證?充電指示燈炫亮醒目?體積輕巧超強相容性?5V/2.1A、1A雙入插座 輕鬆分享電力

圖文引用瘋狂賣客

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 每日好書推薦





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



























    • 優惠時間:2016/8/30 ~ 2016/10/10

      2016共和國全書系單書79折,任選2本75折,滿499再送便條紙!






















      原價:770元

      超值組合價:

      75
      特價 578










      《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






      《經濟學人》讚譽,針對亞洲九國經濟發展,生動結合報導、學術和論證的佳作。



      日本、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以及中國--同屬東亞的九個亞洲國家,在經濟上為何有的成功,有的失敗?這些國家是否有獨特的發展經驗,或是特殊的政策武器?



      斯塔威爾在亞洲地區擔任駐地記者長達二十年,英國《金融時報》譽其為「亞洲商業的迷思破除者」。他在本書中透過對日本、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以及中國的實地考察和經濟政策研究,首次揭示同屬一區的亞洲九國,何以在有些國家經濟蓬勃起飛的同時,另一些卻萎靡不振,提出的立論完全破除西方對亞洲經濟舊有的錯誤觀念。



      斯塔威爾的深度分析聚焦於理解亞洲經濟的三個關鍵領域:土地政策、製造業,以及金融業。土地改革是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經濟成功的前提關鍵;而土地改革的失敗,也是東南亞國家現今的政治與經濟困境的肇因。工業化讓國家經濟得以發展,但一國的工業發展單靠製造業並不夠,國家需要「出口規訓」,由政府敦促企業以國際格局跨出國門,在國際間競爭,而有效的金融規範則是一國自立成長的最終關鍵。為了深入探索這些議題,斯塔威爾深入亞洲九國,以歷史縱深和產業政策為座標,進行一場針對亞洲各國經濟的跨國實地調查紀錄。



      透過書中廣泛且深入的剖析,讀者將對即將形塑世界未來樣貌的亞洲國家,具備更詳實精闢的新認知。















        「簡潔有力,智性十足...... 斯塔威爾的立論堅實,觀點極具說服力,而且風格強悍。高度精彩的重要之作。」-《金融時報》



        「令人印象深刻、極富啟發意義,是一部生動結合學術、報導和辦論的佳作。」-《經濟學人》



        「引人入勝...... 讀者可從斯塔威爾資訊豐富而且有條不紊的報導中拓展眼界。」-《出版人週刊》













      沒人敢告訴你台灣怎麼富的,又怎麼變窮的。本書是唯一證人。

      本書以東亞國家為藍本,分析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大陸何以能快速實現經濟轉型,實現了從貧窮到富裕的快速轉變;而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又為何在經濟上始終萎靡不振?

      作者透過實地考察和經濟政策研究,深度分析聚焦於理解亞洲經濟的三個關鍵領域:土地政策、製造業,以及金融業。發現二戰後,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的政府都徹底重構了本國的農業,並將現代化的努力集中於製造業,而金融系統則為這兩個目標服務。這些國家改變了原本的經濟結構,切斷了退回到早先發展階段的任何可能性,因而另外開創新局。閱讀本書,將對亞洲經濟樣貌有更深入的瞭解。(文/編輯部)



























      • 作者介紹






        喬埃.斯塔威爾 Joe Studwell

        作家、記者,大學講師。《中國經濟季刊》 (The Cina Economic Quarterly) 創辦者之一,並曾定居於北京,擔任《經濟學人》雜誌撰述。

        著有《中國熱》(2002,時報)、《亞洲教父:透視香港與東南亞的金權遊戲》(2010,天下雜誌)。









      • 譯者介紹







        楊濤斌、蔣文豪



        熱愛翻譯的自由譯者,譯文多見於《領導者》、《文化縱橫》雜誌,並合譯過《社會工作手冊》、《讓新聞更勇猛》等書。蔣文豪的譯作常見於《共鳴》雜誌及《東方立史評論》網站。



        楊雋



        北大英語系翻譯專業畢業,曾任《紐約時報》中文網翻譯,並與蔣文豪合譯《北京說了算?》一書,且譯作多發表於報刊上。



















      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目錄導覽說明










      • 導言



        第一部 土地:家庭農業的勝利

        1.你自己在家試試看2.農業豐產的益處

        3.極為古老的觀念4.仍不夠完美

        旅程之一:從東京到新瀉

        5.中共在土改上一馬當先6.土改不是請客吃飯

        7.美國人對土改的回應8.孤膽勇士

        9.理論付諸實踐10.熱炒式發展的興起

        11.最難推翻的例證

        旅程之二:西內格羅斯省

        12.未能發生的土地革命13.官方所謂的成功

        14.地主的世界......15.......以及農奴的世界

        16.治療國家失靈的OK绷17.以任何標準衡量皆無效率

        18.蘇卡諾光說不練19.英國人眼中的農業效率

        20.英國人的看法成了馬來西亞人的想法21.那些不得要領者,請看看泰國

        22.更糟糕的第二部分23.沒有一勞永逸的好政策

        24.說句公道話25.蹩腳的藉口



        第二部 製造業:歷史學家的勝利

        1.當權者需謹記2.無法啟齒的事實

        3.致富祕訣是什麼......4.日本的路徑:從德國到美國再到英國

        5.乞求、抄襲、竊取......6.......而後逐步壯大

        7.需要更多的出口規訓8.歷史學家兼將軍

        9.公共部門的變種10.潛在的問題

        11.歷史學家的勝利12.前往韓國和馬來西亞

        旅程之三:從首爾到浦項和蔚山

        13.我們一直希望製造......14.通往某處的道路

        15.實作與學習16.蒼白無力的模仿

        17.細節決定成敗

        旅程之四:橫跨馬來西亞

        18.危機過後一切照舊19.外面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20.馬哈迪醫生,這只為你而做21.事情糟透了

        22.超越柏華嘉23.政治貴族的回巢

        24.兩個東亞的故事25.哪些是不重要的

        26.工業政策無法做到一勞永逸27.別無替代選項



        第三部 金融業:嚴密控制的優點

        1.金融蓬勃發展2.日本選擇謹慎行事

        3.朴正熙將軍所理解的金融4.一往無前的行事風格

        5.溫順的台灣人並未繼承土地6.你想犯錯嗎?

        7.不同結果的韓國8.審慎卻仍失敗

        9.服從換得的回報

        旅程之五:雅加達

        10.倒回至蘇卡諾時代11.召喚柏克萊幫

        12.通往金融地獄之路13.給我庇護

        14.重新加入「騎士團」15.金融的逆耳之言



        第四部 中國符合哪種模式?

        1.條條發展大道通鄉村2.本性難移

        3.對農民狠下心腸4.製造業難題

        5.朱氏遺產6.國企大猩猩們

        7.製造業龍頭8.這些我們全都可以賣給你

        9.中國發展模式的局限10.遭到忽視的私營部門

        11.中國式的傷心故事12.情況有可能更糟

        13.錢從哪裡來14.兩種偏執

        15.向前進16.金融壓抑過火

        17.好龍抑或惡龍



        致謝

        注釋

















      兩個東亞的事實分野

      早在一九八○和一九九○年代關於亞洲「奇跡」的爭論爆發前的數十年間,攸關東亞國家經濟成或敗的農業、製造業和金融策略便已確定下來。本書所要探討即是這些策略。它們始於一九四○年代末和五○年代初發生在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的徹底的農地再分配做法。土地是二戰後東亞地區最大的政治議題,而土地改革的承諾是中國、北韓和越南共產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然而,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這些社會主義國家中的家庭耕作被集體化所取代,導致產量停滯不前或下降。在日本、韓國和台灣推行、以家庭為基礎的土地再分配卻是和平進行,也是可持續的。因此,農村地區出現了長期的繁榮,為整個經濟轉型提供了催化劑。

      戰後的東南亞也出現了許多與土地改革有關的討論,這些討論涉及更公平的土地分配、新的支農農業推廣服務和可負擔的農村信貸供應等議題,並為此推出許多改革方案。但這些方案得到的實際效果遠遜於東北亞地區,東亞地區的分流即由此開始。東南亞國家的領導人在解決農業問題上的失敗,既使得這些國家總體上的發展變得更加困難,同時也預示了其他政策失敗。很能說明問題的是,在六十年後的今天,土地依然是菲律賓、印尼和泰國的主要政治問題;倒是馬來西亞在這方面的問題較不嚴重,這是因為該國豐富的自然資源緩解了其糟糕的農業績效。本書第一部分透過在日本和菲律賓部分的考察遊歷,探討農業為何如此重要。

      第二部分則是轉而探討製造業的作用。這部分所考察的是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如何實現對製造商的補貼和保護——以培育製造業的發展——與競爭及「出口規訓」之間的完美結合,並由此迫使製造商在國際上銷售產品,變得具有國際競爭力。此舉克服了補貼和保護政策一貫的問題,那就是企業家往往侵吞補貼,卻不努力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新政策讓企業無法再棲身於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之下,也不能只將產品銷往受保護的國內市場,因為保護、補貼和信貸均取決於出口的增長。無法滿足出口基準的企業將無緣享受國家補貼,要麼被迫與更成功的公司合併,要麼在某些情況下破產。世界一流公司最終會應運而生,政府也將以此證明其巨額公共投資的合理性。

      這也是東南亞與東北亞和中國之間第二個顯著的政策分野所在。東南亞國家知名企業家的能力一點都不亞於其他國家的企業家,但是政府沒能強制他們製造產品,也未對他們施加出口規訓。相反地,東南亞國家有不少國家部門的製造業項目,但這些企業之間毫無競爭,也沒有出口方面的要求。結果,政府在所有產業政策投資上的回報都很低。在一九八○、九○年代的繁榮時期,東南亞國家在培育本土製造業和技術能力上的失敗被大量湧入的外國直接投資所掩蓋,這些投資很大程度上集中於生產水準頗高的加工工業。然而,隨著亞洲金融危機到來,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的工業差異赤裸裸地顯現了出來。東南亞幾乎沒有受到普遍認可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製造業企業。新加坡的虎牌啤酒(Tiger Beer)以及泰國的勝獅啤酒(Singha Beer)和泰象啤酒(Chang Beer)幾乎就是世人所能接觸到、受到廣泛認可的東南亞工業品牌,但這些釀酒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製造商。東南亞經濟體由於缺乏成功、且知名度高的大型公司,在技術上一直依賴跨國公司,仰賴承接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業務勉強度日。國家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決定了各自的工業命運,本書第二部分便探討了這一點。在這部分章節中,我曾前往韓國和馬來西亞,分別拜訪兩國的鋼鐵廠和汽車廠,追尋它們在這兩個領域的工業學習足跡。

      第三部分著眼於金融政策。在成功的東亞國家,金融部門的結構受制於兩個目標,其一是對高產出、小規模農業的追求,其二是對製造業技術的獲取。為此,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的金融系統一直受政府嚴密監管,國際資本的流動也一直受到控制,直至達到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使金融機構服務於國家政策目標的主要機制是銀行貸款,國家透過操縱貸款將出口規訓強加於製造商。為贏得信貸,企業必須出示出口訂單。在一個完整的循環當中,出口績效還是一種信號,提示銀行企業最終能否償還其貸款,因為與只做國內市場的企業相比,出口商幾乎必然是更成功的商人。為了支援發展,東北亞和中國的銀行存款利息遠低於市場利率,這是一種隱形徵稅(stealth taxation),用於支付農業和工業補貼。這便促成了非法存款機構的湧現;但是,這些所謂的「場外」交易市場(kerb markets)並未將銀行資金耗盡到動搖金融體系的地步。

      對東南亞國家而言,利好的一面是,其銀行系統有著與東北亞一樣高的儲蓄率。但高儲蓄帶來的巨額投資卻被政府投向錯誤的領域,也就是低產出、大規模的農業,非製造業企業,或者僅為受保護的國內市場製造產品的公司。此外,東南亞國家還接受了富國要求其解除銀行管制、開放其他金融市場和取消資本控制的建議,使得自身的發展前景更加慘澹。富國也曾經向處於發展早期的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提出同樣的建議,但這些國家明智且盡可能長久地抵制了這些建議。東南亞國家過早放鬆金融管制,導致家族企業控制的銀行增多,這些銀行在支持出口型製造業上毫無作為,卻沉溺於向關聯方非法發放巨額貸款。在這些地方,銀行完全被狹隘的私人部門利益所綁架,這些私人利益的訴求與國家經濟發展目標幾乎完全不相容。這一過程同樣出現在拉丁美洲以及更加晚近的俄羅斯。關於東南亞在金融自由化上誤入歧途的細節,我們將在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的旅程中詳加探討;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夕,雅加達新設立的一個金融區正迅速增長。

      涉及到的國家

      為了不沖淡本書的中心資訊,也為了在區區數百頁的篇幅內將整個故事講清楚,我在書中做了許多簡化處理。其一便是哪些東亞國家需要從?述中剔除。鑑於本書所討論的是已小有成就的發展策略,東亞地區內的失敗國家,如北韓、寮國、柬埔寨、緬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些出現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末端的國家, 本書概不予以討論。這些國家的失敗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引人注意的共同特徵:它們全都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出現了閉關自守的現象。這些國家程度不一地重溫了一九七八年前的中國、一九八九年前的蘇聯和一九九一年前的印度的老教訓:如果一個國家不與外部世界貿易和交往,該國便近乎不可能在發展競賽中走在前列。

      本書所討論的問題也僅限於我所稱為的「正常國家」(proper countries)所面臨的發展挑戰。這樣就忽略掉了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東亞主要的離岸金融中心。(港口—離岸金融中心也許是對兩者更準確的描述,因為它們同時還扮演著航運樞紐的角色)。產油小國汶萊和東亞傳統的博弈中心澳門也被排除在外。正如有人指出的,多年來世人將香港與中國,或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相互比較,這激起了許多無意義、且具誤導性的爭論。世界銀行便是這方面的始作俑者,而我無意為這些爭論加油添醋。離岸中心並非正常的國家。環顧世界,離岸中心的競爭力來自其專業化的貿易和金融服務,同時卻享有比其他國家更低的結構性日常開支(structural overheads);而正常國家則有更多、更分散的人口,以及拖累生產力的農業部門。離岸中心較低的日常開支意味他們在財政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勢。然而,他們無法獨立存在,而是在嚴格意義上處於一種寄生狀態,因為離岸中心必須有可供其寄生的一個或多個宿主。

      本書將台灣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來探討,這在經濟上是必須的。儘管大部分國家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但台灣從一九四九年至今,一直以一個獨立的政治和經濟實體而運作。在此之前的半個世紀裡,台灣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憑藉其兩千三百萬的人口規模,台灣的發展故事既異於中國大陸,同時又展現出與大陸之間某些驚人且被低估的政策相似性,反應出一九三○和四○年代國共兩黨的政治家和官僚在中國大陸的某種共同經歷。本書的結構安排將允許我們對台灣經濟史的這種兩面性進行探討。



      剔除失敗國家和離岸中心,並對台灣做出相應的調整,此即意味本書將討論九個重要的東亞經濟體:日本及其前殖民地韓國和台灣所構成的東北亞經濟群;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所組成的東南亞經濟群;以及中國和越南。然而,為了進一步簡化本書的結構,我並未將越南歸入第三組的「後共產主義國家」之中,因為越南與中國的相似性絕不僅限於一種特定的結構性經濟框架的相似,該經濟框架源於中越兩國身為共產國家所進行的漸進改革。

      本書第四部分內容側重於中國這個崛起中的東亞最大經濟體,所探討的問題主要是中國的經濟發展策略與日、韓和台灣有何不同。然而,關於中國發展的一些歷史面向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略有所提,因為這些方面唯有置於更廣闊的東亞發展史中才能加以考察。本書第一部分即涉及共產黨的土改運動和早期的家庭耕作策略,以及其後的農業集體化。第四部分則承接了一九七八年之後的農業改革。中國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工業政策和策略則出現在第二部分,因為這些內容與台灣後來的經歷息息相關;隨著中國內戰結束,國民黨及各類負責經濟規劃的高階官員紛紛赴台。中國大陸在一九四九年之後的工業化歷程會放在第四部分單獨進行討論。幾乎所有的中國金融政策的故事也出現在這一部分。









      編/譯者:楊濤斌、蔣文豪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5*21
      頁數:400


      出版地:台灣






















      • 作者:喬埃.斯塔威爾

        追蹤







      • 譯者:楊濤斌、蔣文豪








      •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4/1/8








      • ISBN:9789865842161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16C3977DF15438D5
      arrow
      arrow

        tjxtpf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